
媒体:民进党的未来如何安放是个问题 两岸关系下的焦虑与抉择!闽南语中有一个常用词汇“剉列等”,意思是在恐惧和不安中等待,英文可翻译为“waiting in fear and trepidation”。11月4日贵阳股票配资公司,台湾《中国时报》发表资深媒体人林公正的评论,题目为“川习响惊雷,台湾剉列等”。

文章指出,台湾问题并未因韩国川习会落幕而结束,反而充满了悬疑性。这对台湾人民而言是一种精神惩罚和折磨。台湾之所以陷入惶恐,是因为执政者选错边、押错宝,一味将台湾前途与命运寄托于美国之上,却未考虑与大陆修好。
林公正的担忧反映了台湾精英阶层的普遍焦虑,不论蓝绿。蓝营方面,《旺报》、《联合报》和《中国时报》分别发表了多篇社评和评论,讨论台湾在中美关系变化下的未来走向。绿营方面,《自由时报》则呼吁增加防卫支出、强化安全韧性、扩大国际能见度等措施来应对挑战。
在韩国那场备受瞩目的峰会之后,台湾精英阶层普遍认为中美两国已经平起平坐,加上筹划中的明年中美高层互访,台湾面临何去何从的重大历史关头。面对这一局面,蓝营希望台湾当局主动和大陆示好,加强沟通,化解危机;绿营则继续高举所谓“抗中保台”的大旗。
面对两岸关系的未来,台湾社会如果有不安和焦虑,那么这种情绪大致分为四个群体。第一个群体是绝大多数的台湾民众,他们并没有像林公正文中描述的那样惊慌。这也是两岸关系发展多年来的积极成果,台湾民众知道,大陆即使采取非和平方式解决两岸问题,也是针对极少数“台独”分子。
第二个群体是精英阶层,他们是既得利益者,担心在历史巨轮下能否保住自己的财富、地位和权势。第三个群体是以民进党为代表的主张“台独”的政治团体,他们目前摆出的架势是一条路走到黑,但内心深处应该已经波涛汹涌。第四个群体是以“沈伯洋”为代表的已经被定性和立案侦查的“顽固台独分子”,他们表面上还在嘴硬,内心应该早已慌乱。
民进党的问题最为复杂,这个政治团体在台湾社会盘根错节、影响力深厚,其中有一些人能量很大、能力突出。尽管近年来陆续有民进党人士改变立场,主张两岸交流、认同“九二共识”,但人数不多。民进党的未来如何安放,不仅是民进党自身需要考虑的问题,也是大陆不得不面对和处理的问题,应未雨绸缪、积极探索破解之道。将来两岸统一之后,与民进党有关的善后问题也是一个长期、复杂的过程。
有人已经展开行动了。赖清德的祖籍地是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阪仔镇心田村。日前台湾网红“馆长”陈之汉到访该地替赖清德寻根问祖。“馆长”和赖氏族人一同呼吁赖清德改邪归正贵阳股票配资公司,否则愧对祖先。这样的呼吁是否对赖清德有效,还有待观察。
长宏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